數個世紀以來,作為奢華紡織品的絲綢一直受到全球矚目。而在日本,絲綢很早就被運用在製作和服上。不過你知道嗎?大部分的和服絲綢都來自京都府北部的丹後地區,生產絲綢紡織品的歷史已有1300年之久。現今丹後的職人們在維持當地產業的高度技術化的同時,也將傳統紡織品融入現代的生活方式。這次一起來了解日本優質的絲綢紡織品產地,以及工藝的歷史和丹後織物吧!
1. 丹後織物的歷史
根據歷史記錄,絲綢紡織品的誕生始於八世紀的丹後地區。甚至有證據顯示當地的絲綢被當作祭品獻給了朝廷。18世紀中葉則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被稱為丹後縮緬(質地細膩的絲綢縐紗)的製作方法在此時引進了丹後,隨著技術革新,丹後成了絲綢紡織品的主要生產地。如今,日本70%的和服布料都是在丹後製作的。
丹後的現代紡織業以京丹後市和與謝野町為中心。大約有600間從事紡織到染色等的生產過程的工房。尤其與謝野的北部是縮緬之路的所在地,它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保留了成排的古老紡織工房和在紡織貿易中興起的商人住宅。
絲綢紡織業在丹後地區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該地區的氣候與地理條件。高降雨量和冬季積雪使其終年潮濕,是生產絲線的理想環境(由於其在乾燥環境下容易斷裂)。另一個因素是水的供應。 從準備線到最後的完成階段,丹後縮緬需要大量的水。雨、雪和附近的河流是優質水源的豐富來源,可生產出純白、柔軟的絲綢布料。
2. 丹後縮緬的特徵
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支撐著丹後紡織業的丹後縮緬吧! 丹後縮緬是一種白色絲織品,表面上有著被稱作「shibo」的皺褶,主要用於製作和服。距今300年前的1720年,一位紡織師傅從京都將這種技術引入丹後地區後,帶動了整個產業的蓬勃發展。皺褶使紡織品更加柔軟,並不易起皺。由於光線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不規則地反射,讓織物富有光澤,並保有染色時的原色。
丹後為京都和日本各地的和服製造商提供縮緬布料,他們用華麗的設計為布料染色,製作出令人驚豔的和服。
丹後縮緬是將經線與未捻過的生線,緯線與強捻過的生線相互交織,在布料的表面製造凹凸效果。緯線強捻的次數約是1公尺3,000次。為了防止線斷裂,讓線在濕潤的狀態下進行強捻是一大特徵。織好的布料用被稱為「精練」的加工方式,洗滌去除表面的絲膠(覆蓋在布上的物質)與雜質。這個動作會讓緯線出現反向的作用力,凹凸狀的皺褶因而誕生,布料則呈現白色光澤與柔軟的觸感。
這是生產丹後縮緬的一部份過程。讓緯線在加捻時保持濕潤。紡織品的品質取決於捻度的精準。
使用附近竹野川的水清洗布料,優質的軟水讓布料變得更加柔軟。
由於製作丹後縮緬是非常耗時且勞動密集的過程,現在已經改成自動化生產。不過由於線的狀態會因天候和濕度而異,透過經驗豐富的職人進行細微調整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技術創新也讓用合成纖維生產縮緬織物有了新的可能性。隨著職人不斷推出新的設計與織物,丹後縮緬仍持續蓬勃發展。
位於京丹後的田勇機業從1931年以來不斷生產高檔的絲綢紡織品。在店內能買到他們的丹後縮緬布料與其他商品。另外有提供工房導覽但需事先預約,若有需要請透過https://tanko.or.jp/en/inquiry/的表單進行預約,導覽當天建議有翻譯陪同為佳。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蔓延,目前暫時停止工房導覽。
丹後縮緬和服體驗
位於京都府北部丹後地區的與謝野町,是生產絲質和服的地方,至今「丹後縮緬(ちりめん)」已成為豪華和服的代名詞。在蓬勃發展的紡織工業集散地ーー縮緬街道上,有許多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1868年~1989年)留下來的商家。其中尾藤家故居將傳統風格與現代感結合在一起,為城市過去的繁榮留下了深刻的見證。
尾藤家故居現在提供和服體驗,可以身著由絲綢製成的豪華和服,彷彿穿越時空,漫步在古代的街道上,和導遊 …
3. 邁向世界舞台的丹後縮緬:新的織物與創作
許多丹後的職人活用絲綢紡織的相關技術,創造出全新的紡織產品。接下來我們會介紹三間這類型的工房,他們皆已在國際上備受矚目。
kuska fabric融合了手工編織技術、時尚與藝術,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絲綢紡織品。輕輕一摸,就會被閃亮的光澤、柔軟光滑的質地和錯綜複雜的三維圖案吸引。就連義大利著名的「絲綢之城」科莫的職人也為kuska fabric的非凡藝術感到讚嘆。
kuska fabric品牌於2010年由楠泰彥創立,他是1936年開業的丹後縮緬工房的第三代。原先主要生產傳統的白色織物,但他卻毅然決然轉向用純手工的丹後編織技術製造布料,儘管這種方法不太適合大量生產。透過領帶、披肩和其他時尚單品,kuska fabric吸引了相當多的愛好者。2022年春季他更進一步打造品牌,以增加各方對公司的關注。此外,kuska fabric也正在開發新的布料並供應給其他時尚品牌。
楠泰彥提到手工編織的美麗之處在於「職人在編織時會與絲線『進行對話』,加入適量的空氣,使織物膨脹。」這賦予了布料奢華的立體質感和無與倫比的光澤。手工編織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創造出機器無法實現的更複雜的圖案與深度。「根據施加的壓力和空氣量,手工織物的效果會變得完全不同,在呈現方式上擁有無窮的潛力。」楠泰彥說道。
kuska fabric引以為傲的是,從染色到成形、縫紉的每一個步驟全都是手工製作。楠泰彥說:「我們之所以能夠實現理想,是因為在丹後擁有數量驚人的專業職人,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製作精緻的絲綢。」
kuska fabric的標誌性顏色是清爽明亮的「丹後藍」,其靈感來自丹後的大海。作為一名狂熱的衝浪者,楠泰彥甚至設計了一塊帶有布料的衝浪板。
kuska fabric提供一系列的產品。自品牌創立以來,擁有多樣設計的領帶一直是品牌的支柱。現在在五個國家都有銷售,其中也包含在倫敦薩佛街持有多份皇家認證的Huntsman。2017年起,kuska fabric還參與了全球最大的時尚男裝展ーー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男裝展(Pitti Immagine Uomo)。
kuska fabric意識到可持續性,為產品提供免費修理,並將使用過的產品重新製造。著眼於未來的循環經濟,kuska fabric在絲織編織領域不斷地創新、挑戰。
【工房店】
與謝野町的kuska fabric工房與商店併設。可事先預約工房導覽(電子信件 info@kuska.jp),關於工作日請另外參照日曆,導覽當天建議有翻譯陪同為佳。如果你在東京,可以參觀位於帝國飯店廣場一樓的kuska fabric旗艦店。
https://kuska.jp/
民谷螺鈿憑藉著一種名為「螺鈿織」或「珍珠母貝織」的紡織品引起了全球奢侈品牌的關注,該技術是將貝殼織入織物中,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寶石般光澤的紡織品。螺鈿織最初由民谷勝一郎在四十年前開發,後來由勝一郎與其兒子共路逐漸完成。
這種極具原創性的編織方式源自於勝一郎,他非常熱衷於創造真正的丹後織物。勝一郎最初是一名和服腰帶的編織師傅,也是丹後職人和京都和服製造商之間的仲介人。有一天他想到了將擅長的傳統京都「引箔」(一種將金或銀箔貼在緯線上再編進織物的技術)與螺鈿(鑲嵌珍珠母貝的漆器和木製品)相互結合,花了整整兩年才實現了這個想法。
螺鈿織中使用的貝殼包括鮑魚、蠑螺和黑唇貝。從貝殼上切下一層薄薄的珍珠母貝,並按照設計貼在和紙上,然後將其切成細「線」(如右上圖)並巧妙地編織成絲綢。
工房現在由共路負責。他磨練從父親那裡繼承的技術,以驚人的技巧創作出各式各樣的設計,包括傳統的日本花卉和鳥類圖案、幾何圖案和抽象插圖。為了進一步推動螺鈿織的發展,他正在研究將皮革、漆器和其他材料鑲嵌到織物中的方法。還製作了燈罩、藝術品和手鐲等時尚配飾。螺鈿織最引人注目的是色調會根據光線的角度、使用的貝殼類型和呈現方式產生不同變化。像波光粼粼的大海一樣閃閃發光,或者像星光熠熠的夜空一樣閃耀,螺鈿織的美麗令人嘆為觀止。
共路的目光轉向了海外。疫情前,他每年都在巴黎參加全球最大的布料貿易展Première Vision,為國際知名品牌製作服裝布料、錶盤和內裏布料。2019年,共路和一些企業推出了丹後創作平台,以促進海外創作者與丹後職人間的合作,探索新的呈現的可能性。為了維護企劃的發展,共路持續參與該企劃,並繼續向世界推廣丹後職人的傑出技能與丹後地區作為產地的潛力。
https://tamiyaraden.com/
民谷螺鈿工藝體驗
這間家族經營的公司成功地將珍珠母貝編織進高級和服織物中,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品質,成為了巴黎時裝週的特色,並與LV合作。參加民谷螺鈿的體驗活動,可以觀察珍珠母貝是如何被織進和服(為日本十大和服之一),並了解這間家族企業是如何在時間的流逝下,仍能忠於自己的傳統。
丹後雖以絲綢紡織品出名,但當地的職人也在保護另一種編織方式。是一種被稱為藤布的日本最古老的編織方式之一,它是由野生紫藤植物的纖維編織而成的織物。在大部分的日本歷史中,老百姓會使用周圍任何草木的纖維來製作衣服和其他物品的布料。優雅的藤花也許讓人難以想像,但其實紫藤非常適合製作衣物。它堅固的纖維,可以產出堅韌的織物,是製造布料時不可或缺的植物。另外,以前的人相信佩戴藤服可以吸收紫藤植物的生命力。
日本各地都有在製造藤布,直到20世紀初因為棉花盛起,藤布漸漸式微。直到1962年,才發現宮津市上世屋地區的人仍在編織藤布,這一大發現引發了一場研究和保護運動。丹後織造工房遊絲舍的小石原將夫是參與維護藤布技術傳承的人之一,他是丹後絲織工房的第四代,但在四十年前愛上了藤布的美與文化,轉而走上了藤布藝術家的道路。
「製作藤布非常耗時耗力。」小石原說道。一開始會先去山上砍伐紫藤樹的樹皮,必須剝去樹皮才能獲得用來製造紗線的內皮層。內皮層在鹼液中煮沸,然後在河水中摩擦和沖洗以提取纖維。一旦纖維乾燥,就要將它們連接成一條連續的線,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過這些只是開始編織前,準備紗線的眾多步驟中的一部分而已。
小石原說:「藤布誕生於崇尚自然的時代。先人們將他們對紫藤樹象徵長壽和繁榮的願望,以及對自然的崇敬編織在織物中。我在製作時也會帶著這樣的心情進行。」
小石原的藤布全都是由天然材料製成,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禮物既質樸又充滿著原始之美。小石原父子擅長創造既嶄新又獨具特色的質地與設計,並將包括絲線與和紙在內的各種材料融入進布料中。除了主打的和服腰帶外,他們還製作披肩、包包、家具等,並與歐洲獨家品牌合作。肩負著數千年的歷史,小石原父子正為這門古老的工藝注入全新的活力,將生機勃勃的藤布技術傳承給下一代。
【工房參觀和編織體驗】
可以在遊絲舍工房的畫廊看到藤布的相關作品。參觀前須事先預約。還有提供工房導覽和手工編織體驗,導覽當天建議有翻譯陪同為佳。
https://yushisha.com/
合作單位:丹後織物工業協會